
四年前,懷著對財富增長的期待,購買了一股被「聽牌」的股票-淳安。當時,各種投資社群和專家紛紛喊多,似乎這是一個會賺錢的選擇。確實,剛開始有漲幅,但隨著時間過去,股價直線下坡,而空姐老妹我卻遲遲不願意面對現實,心裡總是想著:「再等等,說不定會漲回來。」
停損,是理財策略
直到今天,空姐老妹終於按下賣出的按鈕止損,賠了約30%的本金,算是繳了一筆「學費」,這個止損是給自己一個提醒:不要再抱著一檔不會動的股票,期待奇蹟發生。以前的鴕鳥心態,不賣不虧,但這自欺欺人的結果是沉默成本越來越多,何不把停損後的成本,去購入成長穩健的股票或者ETF?! 當一檔股票長期虧損且缺乏成長性時,讓資金留在裡面反而是更大的損失,停損,不是投資的敵人,而是一種策略。
這次的止損經驗,其實太慢了,理財專家表示,設定停損點的方法有很多種,但是並沒有標準答案,主要還是要看個人的風險承受能力決定,停損設定看百分比,而不是看金額,這次老妹停損後發現是-30%,老妹想清楚以後的投資關鍵不只是選股,還包括清楚知道自己買進跟賣出的理由,不受市場情緒影響,更要設定「何時離場」。市場沒有感情,只有數字,懂得放手,才能讓資金有更好的機會。今天的賣出,是提醒自己,當初的投資決策過於依賴他人的建議,而缺乏自己的深入研究,回想起來,如果能在股價開始下跌時及時止損,損失或許會更小,記取經驗、記取經驗、記取經驗(很重要說三次),該賣出就執行,讓錢流向更有機會的地方。
停損,讓錢去更好的地方
股票市場不是考驗耐心的遊戲,而是資金流動的戰場,目標是獲利。早點停損,把這筆錢轉到更有成長性的標的,或許早就回本甚至獲利了。堅持抱著虧損的股票不放,只是讓沉沒成本越陷越深,最終讓自己陷入無止境的等待。跟談戀愛一樣,遇上渣男捨不得離開,投入的青春一去不回頭,何不斷然分手,找下一個機會,另外一個提醒,該好好檢視理自己的投資組合了,把放太久、沒有發揮效益的標的處理掉,讓資金流向更值得的地方;理財,不只是「買進」,更重要的是「如何管理」,學會適時放手,才能讓自己的財富真正成長。
這些年的理財經驗,空姐老妹深刻體會,往往虧錢的是聽名牌的股票,因為只會買不會賣,精準說會買但跑不掉(未即時或太慢出場),潮水過後只見褲子來不及穿,投資啊,不應盲目跟隨他人的建議,而應分析公司的財務狀況、市場前景等關鍵因素,並制定明確的投資策略和風險管理措施。